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共學分享 ,放手=放任 ??】

                                                圖文:Grace Wu

很少寫共學記錄,因為一言一語的對話記錄,對我來說很吃力這篇寫快半年了,硬擠出來,給舊伙伴打氣,也給新伙伴分享..

共學一年來,在共學團的孩子發生許多讓大家討論和爭議的事情..個人感覺這樣很好,雖然我不常回應,也常會思索自己會如何因應,例如: 如何練習借東西、如何拒絕、如何進入遊戲、如何商量....等,最困擾大家的也許就是"打人"這事,我整個是身歷其境才慢慢懂,慢慢看清楚

很多文章都會提到,2-3歲最初萌生自主權時,會用打、推、搶等行動替代未成熟的語言,我家老大從小是害羞少社交的,老二是通人歐老笑瞇瞇,人見人愛,在那樣的年紀沒有打人的困擾,也可能是沒有參加固定的團體...

參加共學這一年發現,打人狀況,有分防禦、攻擊型、無厘頭型
也有強度和時間長短之分,但最後的結論: 所有打人的徵狀都會減弱或消失。

剛進入共學團是小棻1歲多,剛學會走路,當時共學團剛好有幾個小男生都是2歲多的年紀,常常小棻只是經過,就被推倒,還有特地跑來,從前面往後推下去,我的心也跟揪在一起,我常觀察他們的動作、表情和動機,常是沒表情或是認真的打下去><

這種情形通常是神來一筆的難以預防,所以在那段期間我只能亦步亦趨的跟著,心裏的壓力也很大,帶孩子最重要就是安全,誰能忍心讓自己的寶貝女兒受這樣的傷呢?

要不是俞程在共學團玩的很開心,真是想躲起來,但我選擇了留下,面對問題。

當時有個媽媽選擇退出了,我印象深刻,她的那句話: 拿人家的東西不還,還辟口水,還自以為她的寶貝是個天使..??。每個孩子的"人我"界限是不一樣的,大人也是

但大人通常有情緒上的堆疊,同時也容易加強孩子被不好對待的情緒,兩個媽媽我都認識,聊過這件事。退出的前者媽媽是不願多談的,後者媽媽,整個事件是在身邊看著,因為沒有肢體衝突所以沒有出聲,而讓前者媽媽誤會了沒教小孩,這就是每個的"人我的界限"不一樣

以我個人來說,我也是支持後者,只要不動手,盡量在旁邊看著
這應該是共學媽媽們應該有的默契,事後可以討論,不熟或少聊天的,還是要陪在旁邊做搓湯圓的工作,畢竟這也是照顧到共學媽媽的心情

在這段的期間,為了不讓小棻變成花臉貓咪,還是有個應對的祕密計劃,也是我常跟共學媽媽分享的,再怎麼忙也要擠出時間

1.
跟孩子們建立良好的關係
2.
增加敏感度,共同維護孩子的安全

在愉悅遊戲的狀況下,讓孩子認識妳,也認識妳的孩子
尤其在他媽媽不在身邊時,幫孩子的忙,幫他借東西、進入遊戲、...尤其對於會動手的小孩,更要努力跟他稱兄道弟,建立關係,讓他知道我是會幫他的,不是每次發生事情才跟他說話若妳跟他是有良好關係,讓他信任的,你說的話他會有感的,若不是,可能會讓孩子逃走或是轉移發洩更大的情緒

不管是會動手一方或被打的一方或小小孩,我建議是要積極的陪伴小孩,隨時看著事情發生的狀況,適時給予幫忙,只是情緒不要太緊張....

為什麼要隨時關注積極陪伴呢? 因為安全還是最重要的
若有推或打的行為,對於小小孩或瘦弱小孩,會有跌倒和高處落下的風險,我曾是被驚嚇到(小棻差點從高處被推),那種擔心也不是一種責怪,而是認為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被推的一方和懵懂的一方都是傷害,所以大家若能提高敏感度,共同維護孩子的安全,一定可以順利通過這時期 

 
小棻1歲半後,開始有咬人和捏人臉頰的動作,我好擔心,第一次在社區咬了個小女生的手,都快流血了,看到對方心疼的眼神,我既難過又愧疚....

可以感受到自己小孩會動手的擔心,雖然領隊再三叮寧,不要太緊張,我還是不放心的隨侍在側,觀察孩子的動機,我發現小棻的模式,大多是捏小朋友的臉頰,尤其對於小baby,可能是想跟他玩,力道控制不好,後來發現她好像是在遊戲

會看對方反應,若捏下去沒反應,她就會扭一下,看別人的反應
當然小朋友就會大哭或反擊,即會被我們制止,她就會生氣@@


有一次她去捏她堂哥(年紀差不多),捏下去沒反應,她就扭了一下,堂哥有反應了,沒哭,把她的手撥開,就走了,之後她再也沒去捏堂哥了,這樣算不好玩嗎? ~~

雖然對於別人對我小孩動手這事,只要不危及安全,我是不緊張的,對於弄別人的小孩,我仍是提高警覺,尤其是路上不認識的小朋友,怎能不照顧對方的心情呢? 所以在安全的地方放手練習是很重要的

小棻兩歲時,共學團增加很多組媽寶,大多是跟小棻一樣年紀的女生,我既開心,又擔心,開心的是當時男多女少,沒有小女生的玩伴,擔心的是捏臉狀況好一點了,面對新面孔,可能><
果然一開學,小棻對每個新小女生的打招呼方式,就是在兩頗的小饅頭給她捏下去....哈哈 還有照片為證~~

 
 
哎呀~好多新同學,連我都不認識,也記不起來,對小棻當然也是個挑戰,我馬上擬了個新計劃,有兩個動作:

1.
先加FB,分享我寫小棻2歲的網誌,介認小棻的可愛與熱情
2.
每天提早去共學,每遇到新同學來時,就帶小棻去認識,握握手

果然,一個月後,小棻幾乎記起新同學的名子,大約在兩個月後
捏臉的情形幾乎是消失了,真是鬆了一口氣,雖然現在還是自己玩的年紀,不久後,希望這群小女生們,可以一起玩扮家家^_^
   
在共學裏,經過每天每天的練習,放手讓孩子去體驗,去觀察別人的反應,媽媽們也可以討論、理解彼此的心情,我覺得真好!!

拔拔小時侯用石頭丟鄰居小孩,頭流血了,這動作從小就被禁止
小時候公婆的教育是不放任的,拔拔也是個很受教的小孩...

現在看到小孩丟石頭,就十分的擔心,像個曾經受傷的孩子 
我對小孩說:可以往沒人的地方丟,不會受傷。
拔拔也可以理解,我們放手不等於沒教小孩...

有人說小孩不可能一輩子會在這樣和善的團體裏成長
的確,共學團是強調友善的對待孩子,在共學團裏..

也會有其它的聲音,小團體本來就是個社會的縮影,不同的是
在這裏,有更多關於對待孩子的討論,更關注於孩子正在經歷什麼!!

我們常說看懂、看不懂孩子的需求,看懂、看不懂,只是一種說法,不專業的我們,有時就是看不出來孩子正在經歷什麼??
這時就需要大家一起討論學習,而不是一昧禁止~

在共學團裏,小孩會動手,媽媽的壓力是很大的,我心裏也很心疼,若在放手與放任間,尺度上、作法上,有所誤會的彼此,真的不要放棄..可以討論,可以商量。離開後,再小的誤會也解釋不清了~

良好的溝通是給孩子好的模範,即使未來世界充滿著不確定,不友善,在這段時間裏,就像遇到好老師般,春風化雨,讓人懷念一輩子!

這只是孩子小小小的一段人生,絕對不會因為在這裏而變壞,離開而變好,不管在哪裏,我們都可以當那個掌舵的人,揚起風帆,去你想去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