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轉個彎,風景就會不一樣】

                                                               圖文: 周慧卿


我坦承每次孩子一哭,我會有些煩燥,尤其是兩個小孩哇哇大哭時,但每每這個時候,煩燥的情緒都會被心中那唯一的理智警惕,「不要口出惡言」「不要不耐煩」「情緒不要被挑起」…總總的想法,都會呈現,然後試圖告訴自己,換個說法…換個說法…硬把快到嘴邊的恐嚇深吞回去…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安靜、沈默,然後微笑地問:「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然而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下來,我只除了撫平她們的情緒外,我只要做出抱她們,拍拍她們,沒多久,她們的哭鬧就可以稍微緩和。
昨天去共學,因為玩水及玩沙,兩個寶貝玩得非常盡興,連帶著後面要下水玩,但因為有下雨的原故,我告訴她們我的擔心,也保證雨停有太陽時,就讓她們再下水,她們也因為一整天的開心而變得很好溝通。


但大約3點多時,雨勢漸漸變大,軒寶因為情緒累了,要我抱抱,一直嚷著她要回家,姐姐似乎還在和小朋友玩,可能聲音過於大聲,造成其中的一個小朋友小C不悅,小C只是跟甄寶說:「不淮…」甄寶就大哭,我蹲下來抱抱她,她跟我說:「我要回家…」我說:「等雨比較小,我們再回家。」也同一個時間跟軒寶溝通:「媽媽等一下要拿好多東西,可能不能抱抱,只能牽牽。」軒:「不要抱抱,要背背」我:「媽媽只能牽牽…」經過許多的溝通後,得到共識,慢慢起身回家,但甄寶還是在哭…邊哭邊走,黏爸即時前來相助,拿個2顆糖果慰問兩個可憐的小娃兒,也在去停車場的同時,跟黏爸討論到甄寶現在的點,敏感、牽一髮而動全身,而父母能做的是用心、耐心的陪伴。
車轉出停車場,放慢開車的速度,問她們:「是不是肚子餓了,心情不好。」2個小娃兒點頭如搗蒜,我就把車繞進去Tina廚房,買了2塊蛋糕給她們填一下小肚子。回家後,一掃剛剛心情不佳的陰霾,又恢復活力…

-----------------------------------------------------------------
星期五上完律動課後就回到阿媽家,我趁這個時間小瞇一下,2個寶貝也和阿媽玩得好開心,差不多下午4點,該啟身去找她們的老北,也由於阿母要過去大伯父家看望大伯母,就順便坐我的車,阿媽一下車,甄寶又一整個情緒失控狂哭,我真得差點按奈不住,所以我先選擇冷靜沈默。
然後等紅燈轉彎時,才緩緩開口問她:「甄,怎麼了? 心情不好嗎?」哭聲變得小聲,然後告訴我:「很不好。」我再問問看,我該如何幫她呢? 還是有什麼原因讓她的心情不好呢? 開車的過程,用柔和的口氣問她,口頭安慰她,等到她比較穩定時,我就開始跟她們玩,請問接下來的路口要往哪裡走? 整個過程,不用抱,只花了不到15分鐘,讓甄寶止住了眼淚,也讓她注意到開車時車外的景象。
沒想到她見到她老北的那個情景,一直敘述剛剛在車上玩的遊戲,而她的情緒,真像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敏感又直率的4y3m甄寶,喜歡哭喜歡笑。雖然常常讓我有些頭痛,但卻是我的開心果。
-----------------------------------------------------------------
經由幾次下來,我開始學會轉個彎跟她對話,我常在思考,大人心情不好時,可以臭臉、罵髒話、甚至因為情緒低落而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為什麼我們卻要孩子不要哭? 哭是丟臉的一件事? 如果我們一直禁止孩子用最原始的狀態表達自己的情緒,將來她們會不會因為限制過多,而更無所節制,因為禮節繁鎖,而變得更不得體。
當我理出一個思緒時,我可以簡單地告訴那些旁人(當孩子哭鬧時,有些過度關注的局外人…):「她現在正在處理她的情緒…她現在狀況不佳…」在教養過程,愈學會去站在孩子的立場,就卻能去理解孩子的情緒,當你愈能理解他們時,你就愈不會害怕別人的眼光,當你開始會清楚把孩子的需求表達給外人知道時,外人也會學習到如何善待孩子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