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當孩子怯場時,需要大人的情感支持而非行動催促!

文、圖:陳建全(台中共學平日團成員



那一次的事件,在我心裡留下一道陰影,至今都還時時拿出來反省。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在女兒阿巧離開幼兒園後,由於她常看其他小朋友上芭蕾舞課看到忘我,也提出想學芭蕾的意願,所以我們帶她去報名芭蕾舞課。

第一期課程終了有成果發表,因為過去女兒在幼兒園的經驗,我們知道她不一定會想上台演出,所以我們先詢問她的上台意願。出乎我們意料,阿巧表示想上台表演,當然我們也就繳了相關費用,也期待當天演出。

演出當天,為了避免阿巧怯場,我們還特地提早到達表演地點,先熟悉場地,然後彩排。抵達表演廳後,阿巧就面露恐懼神情,怯怯地說不想上台。我和太太不斷鼓勵她、教導她不要在意下面的人,想要消除她的恐懼,但女兒最後仍哭著說她無法上台。

想當然耳,我們都好失望。我問女兒:「說要上芭蕾舞的是妳,說要上台的也是妳,結果現在不上台的也是妳,啊現在是怎樣?」

當下女兒阿巧只有哭著說她不要上台了,沒說其他原因。

後來我們開始共學後,我才覺得當時我們的處理方式實在是很糟糕。其實第一時間應該要同理她,與她站在一起面對這個困難的情況,支持她,告訴她沒有關係,然後一起看表演,這樣就好。但是我們卻是奚落她、威脅利誘也都用上了,只是為了讓她能夠上台演出。

站在大人的角度,付錢去上課了、也付錢讓妳上台了,結果最後全場就妳一個不願意上台演出,我們的面子也掛不住了(我還帶了單眼相機要記錄這完美的一刻呢)!

但是孩子的心裡呢?那次事件後,阿巧不再去上課、不再提起芭蕾舞、也不再願意上台了!相較於金錢的付出,我覺得阿巧後來不願意再嚐試的這件事更顯得嚴重許多。我擔心日後她不敢再說想要學什麼、也不敢在人前表演。現在我們只要提到「學」、「上課」這些字眼,她就會出現逃避的情況。這個現象不知是幼兒園抑或是那次芭蕾舞的事件帶來的結果,無論是哪個都令我相當懊悔。這也是我們後來決定讓阿巧不再進入體制內、走自學這個途徑很大的原因。

前陣子我們團進行讀書會討論,讀黃武雄寫的《童年與解放》中〈當人不再年輕〉這一章,讓我回想到我上述的那段經驗。如同黃武雄所說,孩子因為當時受到挫折,從此用「沒有興趣」面對這個挫折,而這個挫折卻是源於大人所寄予的過高期望!假如當時我們給予阿巧支持,讓她覺得沒上台也沒關係,有朝一日她準備好了我相信她還是可以克服恐懼,但現在我們弄巧成拙,要彌補這個過錯更是困難!

阿巧現在五歲即將六歲是入小學的年齡了,假如在幼兒園,結業或畢業前都會有成果發表,很多朋友的孩子也都會經歷這個時期。

我覺得幸好我們參加了親子共學,會去反省父母的教養方式。人們常說,我是當了爸媽才開始學當爸媽,在共學之後我才真正開始學習如何當爸媽、如何去了解孩子、去陪伴他們健康地成長。

假如你耐心地看到這邊,我想說,當你的孩子和我家阿巧有相同的情況,請一定要記得同理他,不要打、罵、威脅、恐嚇、利誘他,只為了讓他不要讓你丟臉、讓你覺得付出是值得的、讓你的臉書可以得意地秀出他有多麼棒!這些都只是滿足你自己,而不是滿足孩子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