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噗仔日誌:聊殺人

文、圖:賴姿佑(彰化共學假日團領隊、四寶媽)


孩子玩鬧之間,有時會突然大打出,我該介入嗎?

如果其中一方是幼兒,甚至還不會說話,我大多會以肉身擋在雙方中間,然後關心跟問問彼此:還好嗎?發生什麼事。照顧心情,也同時建構彼此對事情發展的認知。有時候,重新協助把想表達的話完整的敘述出來之後,彼此就理解了。有時候,情緒太高漲,就先以照顧心情為主,同時也追溯是否有其他先前的累積。

但我認為擋不擋孩子們出手打架,並沒有絕對,每次情況不同,包括陪伴者的狀態也不同,評估的情況跟擋住的結果當然也不同。每一次都是練習,也當然會有出槌,不那麼完美的時候。

同時我認為主要照顧者或陪伴在現場的大人,自己可以多做一點的是–再更直視自己內在的恐懼,找一天跟孩子聊聊。包括孩子選擇出手的背後,我想也包含了驚嚇跟害怕,但最後他選擇為自己挺身而出,只是用了打架的方式,而不是我們理想中用說的、罵的。為自己挺身而出、不委屈忍耐,我想這是值得欣賞的。



前陣子,有次陪七歲的噗哥度過想殺人的經驗。

他認為快四歲的噗三弄到他的身體,他要弄回來。可能是幾次來回之後,噗三到處躲,跑到我身邊附近,因為噗哥的力道看起來是大的,表情也很憤怒,我當下選擇了阻擋。其實我當時正在整理搬家的東西,狀態有些煩躁,並沒有很好的心情,所以內心是不希望擴大到需要花費很多心力安撫跟照顧受驚嚇的小孩。

我擋下噗哥的拳頭,他氣炸了!

我先轉身稍稍抱抱哭哭的噗三大約一分鐘左右,他的心情看起來就恢復,跑走去找其他樂子了。我轉頭回來開始跟噗哥對話,問他發生什麼事?我一邊猜,一邊問,運用『PET父母效能訓練』一書裡,有關『積極聆聽』的方式,意外的是,他這次願意結結巴巴的陳述大概發生的情況,然後說:「我很想殺人」。

噗哥是個感受較壓抑的孩子,他較常選擇封閉感受以照顧自己,忍耐不動手的緊握雙拳,掉眼淚但不會大哭。他也曾經塞衛生紙到嘴巴,嚇壞身邊不曾看過孩子有這種情況的陪伴者。他會想照顧別人的感受,做原本他不想做的事⋯⋯。他是個這樣的人,所以當他肯說、願意說,無論是大吼,或是尖叫,甚至出手,我都為他願意釋放自己感到歡欣。

當我聽見他說:「我很想殺人。」我頓了一下說:「我能理解,好想殺人的感覺,揍不到噗三,你心裡好難受。」

他低頭含淚。

我問:「你覺得殺人是什麼呀?你想怎麼殺?殺了人之後,被殺的人會怎麼樣?」

(我觀察噗哥通常動起打架的念頭而且有所行動的話,如果被擋下來,一般的反應是生氣。如果是哭,通常是身體很痛,不一定是打架,自己撞到也會。)

我們聊到了他想從對方脖子劃一刀,會流血,血是什麼顏色。

我補充,被殺的人,血流到一個程度會死亡。死亡的狀態就是身體不會動了,不會再說話等等。

接著我說:「會耶,有時候我好生氣,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我也會想殺人。不過我忘記我有沒有想過要殺別人,應該有過但我現在想不起來,但我記得我有想過殺自己,即使到我長這麼大了,有時候不知道怎麼辦了,好難過好生氣的時候,我有時候還是會有想殺自己的念頭跑出來,因為心裡真的覺得好難受。」

噗哥問:「那怎麼辦?你想殺自己的時候。」

我說:「我會大哭,我會大吼,我會找人聊天,我會找人抱抱,我會好好讓自己的難過、生氣,再好好走出來,讓自己好好抱抱這麼受傷的自己。」「如果這個受傷跟別人有關係,有力氣,我會盡量試著跟對方說;沒有力氣的話,就允許自己先放下,先陪自己就好⋯⋯。」

聊著聊著,噗哥說:「我還是想殺人,我如果沒有打到他,我就想殺人。」他一邊說,一邊手握拳握得很用力。

我看著看著想到『好好出口氣』這本書,跟他說:「看起來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很想跑出來。如果不殺人,可以怎麼讓力量跑出來呢?」

噗哥說:「不知道。」

我看看身邊四周的東西,拿起準備要回收的寶特瓶問:「那要不要試試轉寶特瓶?」一邊扭轉給噗哥看。

他看了看,順手接了過去,開始很用力地、很用力地扭轉它。轉了幾個之後,他說:「我要把它撕破!」然後就把扭轉好幾圈的寶特瓶再撕開成一小片小片。

後來,噗哥原本的大怒,透過聊天,轉成習慣性的慍怒,透過力量有了出口,明顯地降低跟恢復心情的平衡。




我沒有辦法每一次都能好好接住陪著孩子們,我也有無法接住的狀態,也會有把期待放在大孩子身上的時候,我也會有隨著慣習怒吼的時候。

也因為如此,身處四個小孩常常繞在身邊,各有各的需求,想通通顧及(包括伴侶與自己)根本不可能而感到有些挫折,但又提醒自己夠了,要記得別過度push自己。

所以當看到別人對待孩子的情況看起來好像不ok的時候,我也開始較能去想:
大人還好嗎?小孩還好嗎?
大人需要什麼協助嗎?

而不是一開始共學時,有時候看到不ok,會憐惜孩子,有點氣惱大人。就跟大孩子一樣,往往最有狀況的,我想就是最需要幫助的吧。

只要我狀態還可以,環境還可以,小孩們也還可以(這次噗三很快心情就平復,噗兔跟噗咩當時也不需要媽媽),就抓緊時機跟噗哥好好陪、好好聊。

我不知道這在他們的生命中會留下什麼。有小小孩要陪伴安全跟打掃照護之餘,對大多能照顧自己的大孩子來說,10次,我有沒有能接住0.5次都很難說。但那很稀有的每一次,應該都會有些養分吧!


【延伸閱讀】

作者推薦參考書目:佛洛姆《人的心》 –探討人性所有之惡

20140102,張淑惠,〈親子會客室〉孩子打人 重新看待

20170328,楊鎮宇,小孩的「意識」,才是我們工作的對象。

20170428,Maggie,面對人心的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