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親子共學-暖蛇單車環島Q&A





【Who 誰要去環島?】

Q1:為什麼是媽爸們?
A1:因為媽媽主要陪騎,爸爸假日陪騎。(但也有專職奶爸)

Q2:只開放共學團參加環島嗎?
A2:是的,因為不是消費的教育活動。
歡迎陪騎一天,一天陪騎是開放參加的。
過夜會增加車隊的行政負擔。

Q3:我們不是共學團成員,可以參加嗎?
A3:想參加暖蛇要準備一年。不想加入暖蛇,可以陪騎一天。

Q4:有人沒有環島過也在暖蛇自學的嗎?
A4:目前沒有,緩騎一年的不算。




【Why 為什麼是環島?】

Q5:為什麼你要設計單車環島這個儀式?
A5:
一、試著脫離個人平常生活的舒適圈
二、打開孩子的經驗視野
三、練習變動的團體生活
以上是從教育中兒童發展的角度出發。


Q6:也有一派兒童發展角度是說兒童需要規律作息,讓自己對生活有掌握度。這部份呢?
A6:不衝突,因為每天騎車,很規律啊。

Q7:我被問的時候其實也在想,共學的規律就是不規律(然後每天媽媽在旁邊)這樣算嗎?
A7:是後來的人誤認,規律及掌握的意思吧XD

Q7:因為一旦共學,午睡啊、吃飯啊、什麼都不規律起來了。只有試著讓小孩自己決定是規律的啊
A7:很接近,孩子的自主練習,其實會趨向規律,只是不一定跟大人的規律相同。

延伸補充──
「規律來自地球自轉,而不是晚上熄燈。」
「長期的不規律,其實也是一種規律啊!重點是這個“律”是什麼律吧……」
「是『自律』還是『他律』的差別。」


Q8:如果要打開舒適圈要彼此磨合,除了環島之外,不能用其他方式替代嗎?
A8:那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請參考我以上所說關於教育的角度。另外,其他是什麼方式呢?

延伸補充──
某領隊:我記得你在中區辧曖蛇研討會時提過是否一定是環島,有無其他可能性,也是可以被提出來討論的。我的理解是並非要用形式去框住人,有其他想法仍可以討論爭取。
某媽:我記得F媽他們團有討論過一定要環島嗎?有其他方式嗎?這個問題。他們有想過其他方式,也有一些想法。我記得他們討論的一個想法是相較其他方法,騎腳踏車是目前這年齡孩子適合的方式,有一點挑戰但又不至於太困難,二是這是一個團隊合作,好像還有其他的。

Q9:為什麼一定要是單車環島?火車環島或是馬拉松環島如何?
A9:跟單車環島比起來,火車環島太輕鬆又不具自身的挑戰性。馬拉松環島時間拖太久,孩子的生理發展有其限制,強度又太強!
A9-1:單車與火車都不容易,但是使用單車時比較容易聚焦在人與人(親子、夥伴、朋友)的合作與溝通協調。不是對抗外界的眼光,或因此扭曲我們的溝通態度。另外,單車是人投身於環境之中,可以直接感受與環境的連結,氣味、溫度、地形、聲音。這些都會存於知識的資料庫,將來才有可以提取的經驗。

Q10:如果可以提出有相似強度與內容的活動經驗,有機會專案申請不環入暖嗎?
A10:不只是活動形式喔,還有許多面向的考量,請參照其他題的回答。

延伸補充──
領隊&暖蛇家長:環島這件事其實不是為了「審核暖蛇的資格」,但暖蛇需要很大量的合作、對話、彼此支援補位,透過環島三十多天和之前整隊團練的好幾個月,最後暖蛇團裡的大大小小會類似成為一個大家庭一樣,大家的孩子是「我們的孩子」,而不是你的孩子,我的孩子。某個孩子狀況不好的時候,不一定要他的媽爸才能接得住,因為長時間的相處和過程中許多狀況的磨合,彼此已經對各個大人小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可以在彼此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持。這是對我來說正式暖之前環島的主要意義!




【When 什麼時候去?】

Q11:一定要環過才能暖嗎?
A11:是的,但接受緩騎一年。

Q12:什麼是緩騎一年?是隔年再環嗎?
A12:是的,先加入試讀,再併團環島!




【How 要怎麼完成?】

Q13:要怎麼跟小孩說為什麼要環島?環島會遇上什麼事?小孩覺得騎車好辛苦時要怎麼跟小孩討論?
A13:不一定要用說的,可以先陪騎一天,試試看。環島會遇上各種事,要經歷過才知道。

Q14:可以環島完後不暖嗎?
A14:如果一開始就決定不暖當然不要環,環完後跟團體生活不適應當然就不用暖了XD
去留自在皆隨緣。

Q15:環島一定要騎完全程嗎?
A15:是的,但是接受過程中孩子不想騎,上保母車。整個團隊會完成環島。

Q16:有小小孩在路上騎到爆衝的驚險插曲嗎?覺得平時走走路散散步就很難ㄏㄡ住橫衝直撞的孩子了⋯⋯安全性令人擔憂。
A16:小小孩因為手眼肌肉協調能力發展階段,還不太能控制工具,先帶去腳踏車道,或空曠的場地練習。

Q17:沒環島就不能暖,這樣門檻太高了吧?
A17:其實是擔心會暖蛇不下去,中途而廢!就可惜了孩子的突破性的發展。

Q18:有什麼樣的條件可以不環嗎?
A18:目前沒有,我們都會盡力協助可以環島。


【延伸閱讀 】

暖蛇共學團騎車環島 系列文章
暖蛇共學自學團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