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孩子看北車女童裸體事件

文 、圖:吳秋瑾(高屏假日二團領隊)


我聊到「北車女童裸體事件」,兩兄弟(8Y&6Y)不可置信的重複說「那些路人也太誇張了」、「竟然要強迫別人管小孩」、「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啦(指媽媽說不要拍,他們還拍...)」...



隔天,我讀了當事人媽媽、爸爸的回應給兩兄弟聽,小宇說他想知道反對的人怎麼說,要我講給他聽,我隨意講了幾個論點,小宇開始劈裡啪啦認真回應起來:

1、你哪有資格管別人的小孩啊
(→文章中提到路人直接對小女孩說要穿衣服)

2、如果你一直強迫小孩
她會更不肯穿回去
要不然就是脫了,就穿不回來了
應該自然讓他熱了就脫,冷了就穿
(→有人留言論點是:五歲的小孩懂什麼,父母要教要管啊)

3、也不要用恐嚇的方式嚇小孩
小心你的小孩就用那種方式對你
或者你的小孩就變成你說的那樣(你說他會被摸,就真的被摸了)
(→有人留言論點是:小女孩就是要穿衣服,要保護好自己,才不會被壞人 ......)

4、真的有人要侵犯,穿衣服還是可以被摸到啊
(→突破所有以擔心為由的論點)

講到一半小宇突然停下問:「那些(討論)是放在哪裡?全部的人都看得到嗎?」我跟他解釋促進會粉絲頁文章和留言,感覺他很有興趣加入。

對話討論是我與孩子平常的互動方式,他們常有很多的想法。




又某天晚上,小宇拿著平板來問我如何加共學團的FB,他想知道大家在吵什麼。

我跟他解釋了促進會FB,然後找到當事人媽媽的發文(因為讀過這篇給他聽)下方留言,先一起看了一張照片,

畫面是~「哺乳?這裡是 高級百貨公司!我們不能允許坦胸露乳的女性!」(背景卻是超大內衣廣告)

然後我隨意唸了一則路人的留言,內容是這樣:

『可以尊重小孩,但也需要適時教導小孩,譬如讓他們理解為什麼要穿衣服,為什麼有些特別的場合爸媽會要求他們特別的穿著,為什麼過馬路要遵守號誌,為什麼在餐廳吃飯有一些禮節要注意,為什麼有的地方可以盡情大叫、放開心胸去玩,有些地方需要某些程度的守治序玩⋯

父母不一定得用命令的方式,不一定只能表現你要聽我的話的方式,但讓小朋友有「機會」、有「權利」可以理解並消化吸收,他們會更感謝父母的陪伴與指引~』

唸完後,我心想:找錯留言,這段會不會太難談了!?

沒想到小宇立刻就問了:『他這是什麼意思啊?我不太懂他是贊成還是不贊成,但我感覺他不是很相信小孩 ……』

接著,他說他也想回留言,便開始打字留言,他打得很慢,

最後,我看他回了簡短有力的一句:
『我們並不覺得小孩子不穿衣服是不好的。』

我心裡OS:『哇!完全抓到重點!』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大人懂得比較多,非得要找『機會』教什麼給孩子,但卻忽略的自己所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是繼承了恐懼、繼承了許多僵固的社會規範與框架。

在共學過程我們學習理解並且尊重孩子,也落實在與孩子的對話互動過程,平等的討論,而非以媽媽的姿態灌輸自己認為是對的觀念,避免把自己的恐懼與框架灌輸給孩子,也從孩子身上看到:沒有恐懼與框架,孩子的思考比大人更透徹(也比大人誠實啊~)。



【延伸閱讀】

20170907,親子共學團共筆,【北車女童裸身】小小公民看兒童裸體
20170913,楊鎮宇,你可以去脈絡,也可以貼標籤。
20170908,楊鎮宇,你可以不寬容,也可以不好奇。
20170906,Joyce Hsu,【北車女童裸身】對話的層次感,是一次次練習而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