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完美主義

文/圖:陳淑真(台北共學平日六團成員)



看著小個頭的女兒迅捷地爬上三層樓高的遊樂設施,我和孩子的爹在底下感動的哽咽,孩子她真的成長了好多呀! 
 
這一個月以來,一歲七個月的女兒肢體發展如火箭般的噴進,每一次的挑戰之後都能看到她發光的小臉向著我們笑,這是她神氣的時刻,她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在延展,而大概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發現她的情緒也「長大」了不少。 
 
女兒最近只要稍微不如意就瞬間變臉,有時候會用喉音哭叫,有時則是將手邊能碰到的東西一股腦的揮落地,邊搖頭、邊揮手,還氣急敗壞的跺腳,然後朝著抬眼望去的方向凌亂的往前衝,直到前方盡頭稍微阻擋了她的狂躁。 
 
上週的某個早餐時刻,吐司上的花生醬沾到女兒的衣服,她想擦去污痕卻掉了手中的吐司,孩子的爹幫著撿起卻遭故意揮落地,接著是哭鬧的栓銷被瞬間扯開,當我循著高分貝喊叫聲走到廚房時,看到的是女兒趴在椅子上抽氣痛哭,邊哭邊伸手要媽媽抱。在安撫之後,我把女兒放在身邊的椅子上吃綠豆湯,當我的眼角餘光瞥到一顆綠豆掉出碗外的同時,女兒甩掉手中的湯匙,急亂的搖頭、晃手,再次痛哭。  
 
我抱著女兒,等她哭的差不多的時候開口:「妳是因為綠豆掉出來,所以很生氣嗎?」女兒點頭。

「綠豆掉出來怎麼辦呢?我們把它撿起來就好啦!」女兒再點頭。

「下次東西掉了,需要幫忙的話跟我們說,我們可以一起撿起來,好嗎?」女兒繼續點頭。

以往在此時,事件大概就收場了。這天我靜靜的想,類似情況出現那麼多次,到底為什麼還是不斷地發生? 
 
我想起曾在《你的一歲孩子》裡讀到的,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不穩定期,因為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沒追上肢體發展及思考力,以及還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常會有看似崩潰、尖聲哭喊的情形。 
 
我心裡複誦著剛和女兒說過的話,突然覺得自己很荒謬。

過去我們也練習過了好幾次,女兒當然知道東西掉了撿起來就好啦,可是她還是著急的大哭!循著處理的「公式」,我看到事件的表象,也確實與她核對了當下的心情,可是這情緒之河的源頭呢? 
 
會不會這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明顯感到無力的時刻?而我們正一起經歷著力不從心的挫折?
 
昨天中午在外用餐時,又見一波風暴,女兒在喝果汁的時候嗆到了,停不大下來的咳了一陣子之後,放聲痛哭,站在長椅上,把桌上的東西全撥到地板,然後邊哭邊往椅子的另一端跑去直到貼在牆上,她哭的好傷心,可是我們沒有立即反應,只是靜靜的看,我感覺她似乎對自己很生氣,但當下我卻不知道怎麼陪伴比較好。
 
到了晚餐時間,女兒撒嬌地要求坐在爸爸的腿上,我在桌子的另一側,看著我的女兒因為掉了幾顆飯粒在桌子而不斷催促爸爸擦掉,我跟孩子的爹說:「她真的有潔癖耶,奇怪了我們兩個也沒那麼愛乾淨,她怎麼這麼見不得髒!」

其實我們常這麼說,只是今天我坐在桌子的另一端,那是不用忙著善後的距離,腦中閃現「完美主義」這個詞,我突然意識到,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件都說的通了。  
 
因為完美主義,她對於自己的能力有相當的期許。比如說,綠豆應該被放進嘴裡或是待在碗裡的,為什麼會掉出來?為什麼喝果汁的時候會嗆到又為什麼自己克制不住咳?

因為完美主義,她見不得用餐空間的些微凌亂。也或者,完美主義牽連的是「無法掌控」的感覺,現實未能如人意,因此使人沮喪。
 
在這種認知、能力,與實際行動的差距裡,要怎麼平衡?平衡的基準是什麼?而完美的定義是什麼?完美以外只能是現實和侷限嗎? 
  
女兒最近的狀態,讓我想到我自己偶爾的偏執。例如,我喜愛購買二手書,但我不能接受新書有折痕或咖啡漬,那會讓我忿恨一下午。我還想到了自己在母親這個角色裡的矛盾與混亂,我總是希望親力親為、務求供給上的「高品質」,我曾經因為不得不給孩子外食而深深自責;也曾為了孩子生病而在心裡責罰自己;而直到現在,我還是偶會浮現極度的愧疚感,擔心自己的不夠好會誤了孩子的下半輩子。
   
我沒問過自己為什麼,大部份的時候我也被自我貶低的感覺給纏繞,原來,我跟孩子一樣,從未學習過理想與現實之間可以有彈性,而我之所以不知如何陪伴,是因為我從未曾好好的料理過自己這樣的心情。

當我理解我與女兒間的共同性,我對孩子的情緒也釋懷不少。    
   

看著孩子的成長,像是看著自己的倒影,曾被壓抑的,以為習慣的,總會在某天以不同的型態給洩露了出來。這一次,我希望讓孩子引領著我,學習真實情緒的表達,我們要好好面對這些挫折的時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